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市城乡建设局晒民生实事成绩单
发布日期:2017-02-08
 

本报讯(记者吴文龙)201728,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常州城乡建设民生实事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城乡建设局介绍了最近五年常州市城乡建设局为民生办实事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2012年以来,常州市城乡建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功能完善、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通过深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日益优化,文化特色日趋彰显,为常州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和市民生活品质稳步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大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通过实施提升中心、拓展南北的空间发展战略,建成两纵三横的市区快速交通网络和环城高架道路,形成南北一体、三城并举的交通道路体系,全面扩展城市基本框架。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04.1公里,面积达323.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建设实现由筑形态优品质的根本转变。同时,统筹推进供水、供气、排水、照明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公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质增效、在国内省内争先进位。自来水总供水能力由100万吨/日增至110万吨/日,增长10%;燃气年供气量由2.7亿立方米增至4.3亿立方米,增长60%污水处理能力由41.5万吨/日增至56万吨/日,增长35%;城市照明设施总量由34万盏增至43万盏,增长26.5%

重点实施精品城市建设战略,人居环境全面优化。开展以增核、扩绿、联网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绿城建设,共建设生态绿道90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89公顷建成一大批生态环境工程,一条条市河被还原为城市的绿色项链一条条街道被建设成城市的绿色动脉,绿色真正成为常州城市底色和发展主色,常州因此摘得中国人居环境奖桂冠。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城市文化品位有效提升。在加快城市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打造精品城市的同时,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老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和常州文化广场等项目为重点,从历史文化保护和文化惠民入手,全面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全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同时,深入推进张太雷故居暨中国青运史常州馆等一系列城市文化项目建设。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文保修缮工作进展顺利,有望于2018年正式向市民开放;老运河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届时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绝佳胜地;常州文化广场项目一办四中心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图书馆、美术馆等项目年内完成主体结构,2019年上半年将对市民开放。

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区域发展实现无缝对接。开展农村天然气推广覆盖工作和农改水工程等一系列市政公用配套延伸项目,全面实现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公用保障服务的城乡无差别均衡发展。同时,对全市所有9094个自然村进行专项环境整治,全面实现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工作目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14村入选国家美丽宜居村镇。此外,在城市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筑业管理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常州市城乡建设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环境美”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化理念,为加快打造“精美常州”、让全市人民拥有美好生活家园,认真做好三件事。

一是谋划好。通过树立统筹谋划的思想,把握好城市整体空间布局和风貌特色塑造,重点解决好城市功能布局与经济建设和民生保障的适配性问题。在促进城市资源布局合理、优化协调,增强城市基础功能的同时,与新兴发展板块和民生需求互动呼应,形成产城融合、便民宜居协同并进的良好局面。

二是建设好。扎实推进生态绿城提档升级、城市道路与街区路网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民生保障和城市文化等七大类建设项目,进一步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环境。

三是服务好。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开发管理及建筑市场管理,强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推广绿色建筑促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扎实做好供水、供气、排水、照明等公用保障服务工作,让广大市民在常州生活得更加便捷舒适、安全舒心。

 

主办单位:常州市总工会

地址:常州市和平北路166号

电话:0519-8810612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66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