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用双手谱写农业种养新篇章——记省劳模、溧阳市南渡镇新河村村民石阿平
发布日期:2016-05-31  来源:溧阳市总工会

    石阿平,男,汉族,1962年8月出生,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新河村西龙潭村民,1990年被评为“常州市劳动模范”,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秉持着新鲜的农业理念,操作着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田间地头铺开了一张充满朝气的新农村的画卷,用自己长满老茧的双手,谱写了种粮、养殖新篇章。从1988年开始经营粮食种植、水产养殖以来,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水产养殖大户之列,还带动了周围村民就业致富过上好日子,更是助推了新河村前马荡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兴起。

    一、科学种田、增产增收、惠及百姓

    1988年-1998年,石阿平白手起家,承包了新河村6个生产队共计160亩农田,农业种植过程中,他在基于传统耕作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标准,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劳动力投入,应用优质品种,加大农田种植科技含量,运用科学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努力降低种田成本,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维护良好耕地生产环境。通过科学管理、机械操作,节约成本,每年完成国家粮食订购任务8.5万斤,粮食议购任务3.5万斤,10年一共上缴粮食120万余斤,有效的帮助6个生产队的村民完成国家粮食订购任务,同时上缴每年90元/亩国家农业税和70元/亩的管理费,十年共缴农业税和管理费25万余元。

     二、紧跟市场、转变模式、增收带富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石阿平在搞好农业种植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思路,从单纯的农业种植业开始往水产养殖业发展。1998年--2007年,他以每年90元/亩的租金,承包新河村前马荡3个生产队共计80亩农田,开挖鱼塘搞起水产养殖业,主要养殖“四大家鱼”和虾。养鱼刚开始几年每年产量达1500斤/亩,养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石阿平在尝到甜头后更坚定了走水产养殖之路的信心,到2000年后每亩产量慢慢长到2000斤/亩,再到如今每亩产量已达到2500斤/亩,养虾平均每年产量300斤/亩,水产养殖产品主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良好的水产养殖收益在助推了新河村前马荡水产养殖业兴起的同时,给3个生产队的农民带来了实际收益,不仅减轻了农民的种田负担,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而且带动了村民就业。

     2008年--至今,石阿平在原来50亩鱼塘、30亩虾塘的基础上,又承包48亩田养殖螃蟹,螃蟹每年均产量200斤/亩。目前,水产养殖田亩共计128亩,以每年810元/亩的价格承租,良好的水产养殖效益给石阿平带来每年二十几万的收入。在自己创收之余,他注重维护周围村民的利益,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出租金的方式,不断提升周边村民每亩土地的经济效益,不仅每年10万余元的租金如数交到村民手中,还雇佣部分村民在鱼塘上劳动,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三、绿色养殖、良心产品、引领健康

     如果说养殖技术是特种水产养殖的关键,那么无公害饲料就是水产养殖产品绿色的保证。在经历了粗放型的水产养殖初始期,石阿平决心在绿色农业上开创一片新天地,把水产养殖往高效生态转型,寻求更好地把动、植物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养殖效益。一是改进鱼塘“增氧改水工程”,有效避免了工业污染和水质缺氧对水产品生长的危害;二是采用水草种养,玉米、黄豆、螺丝投喂新技术,为水产品养殖补充了自然物质营养,使得水产品真正成为无公害、绿色食品,水产品在这样良好的水体环境和养殖方式中生长,品质是优良的,也是广大消费者所需求的。他的这种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给市场带来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品的销量也一路攀升,他也因此获溧阳市农林局颁发的2015年“绿色无公害”证书。

     石阿平,一个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农民,也正是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创客,用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开创了农业种养新模式,勤劳致富了的他并没有忘记对村民的回报。未来,他将继续砥砺前行,在农业发展的画卷上,填上自己浓重的一笔。(段德武)
 

主办单位:常州市总工会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和平北路166号

电话:0519-88106128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66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