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2016年—2018年三年发展规划,致力于“幸福教育,引领师生生命舒展”。将走进身边名校,在“观察与了解、触摸与感悟”之中吸纳优秀学校的发展思想。通过学习培训,转化为自我生长的能力。2017年10月28日,常州市西新桥小学全体教职员工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进行了教育破碟寻路之旅。
初到南师附小,一个大大的刻有爱字的巨石呈现在我们面前,两旁的梧桐落叶纷飞,仿佛在向我们讲述附小的百年历史。首先,在南师附小的百年杜威院,也是校史陈列馆,南师附小美丽的施冰清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南师附小的办学历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创办于1902年的一所百年名校。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学校均被公认为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校风严谨笃实、学生全面发展、科研成果显著的学校。学校始终传承“爱的教育”这样一个集历史积淀与现时思考于一身的办学理想;秉承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怀大爱心,做小事情”的理念,坚持“实验与爱同行”,体现“基于童心,行于爱心、臻于生长、成于终身”的学校教育的使命,凸显“培德、启智、融情”的新校风的精神实质。
接着,南师附小的曹海永副校长,为全体西新教师做了题为《我们是怎样推进课堂研究的》——南师附小教学改革与质量管理的主题报告。曹校长从南师附小课程架构讲起,向老师们介绍了生长的课堂,用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小研究学习、小伙伴学习、小游戏学习, 通过这样的方式,撬动课堂改革与管理的转型,让学生之间的学习真正发生,并且是深刻有效持续地发生。南师人着力于研究儿童是怎样学习的,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学生,并且支持学生的学习,从而提升学力。在曹校长的介绍中,我们体会到了南师爱的课堂,体会到了暖融融、活泼泼、意切切的课堂。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全体西新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心潮澎湃。南师附小的学校教师观、学生观的确立让我们每个教育者肃然起敬:教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纤夫。教育应该事先师本向生本转变,为学生“好学”而设计;让每个学生的短处都有所转化,让每朵鲜花都得到开放,允许他们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个性的方式开放。在南师附小,我们真正体验到民主、平等和谐的现代课堂文化,深深体会到课堂的转型不仅仅是成绩的提高,而是对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的尊重。
结束了半天的参观学习,怀着对教育的热忱,全体老师们在凉爽地秋风中登栖霞山,正所谓“重阳登高处,踏秋正当时”,在栖霞山,老师们意外地收获了可以让身体心“慢”下来的环境,感受到了栖霞枫林的浓浓秋意。课堂转型也是一个“慢”的过程,西新的所有老师都将为幸福教育而努力前行!
(周源 文/周娇 摄/史叶锋 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