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溧阳市竹箦镇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全国唯一一个“中国绿色铸造示范小镇”称号,继2017年摘下全国首个“中国绿色铸造小镇”称号,2020年获评“国家火炬常州溧阳绿色铸造特色产业基地”,溧阳市竹箦镇乘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东风,再次刷新自己的纪录。
溧阳市竹箦镇地处江苏省茅山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红色热土,著名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就坐落于竹箦镇水西村。竹箦镇坚持党建引领,坚定不移传承红色基因,引领产业工人以铁军精神建功立业。高标准打造红色阵地。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水西大礼堂、党员代办服务站、西汤户外劳动者驿站等活动阵地,建立“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职工群众”党建网格工作体系,培育“水西红盟”等党建共同体,推进村村抱团联合发展,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中擦出发展火花。高质量开展红色宣讲。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在全镇遴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同志,组建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百姓名嘴”等多领域理论宣讲团,总人数超过三百人。坚持职工在哪里,就把理论知识推送到哪里。箕笪里、姜下村开展“树荫下的党课”,讲述“提水站上党旗红”“竹箦桥会议”等烽火岁月中的竹箦红色记忆,将职工带回到齐心向党的火热年代,感受时代精神面貌。线上通过竹箦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镇级新媒体矩阵和上级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的宣传合力,让理论宣讲工作随时开展,全面覆盖。2021年以来,累计发布理论宣讲推送200余期,其中《党史“箦”里学》视频点击量超2.5万次。高水准选树红色工匠。在非公企业中广泛开展“红色工匠”选树活动,把党员职工培养为技术能手,把技术能手优先发展入党,同时,发动各企业以党员技术人才、党员工匠、党员劳模为核心,组建党员攻坚队、技术攻关组,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铸造业作为传统产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焕发新的活力?竹箦镇努力解锁蝶变密码,坚持“绿色发展”,以绿色铸造科技产业园列入市产改试点园区为契机,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促进全镇铸造产业向着健康方向做大做强。目前,在绿色铸造科技产业园内,集聚全镇铸造企业12家,年铸件产量30余万吨,占当地铸件总产量的60%以上。从“高产”到“高质”,12家企业中有“中国绿色铸造示范企业”1家、“中国绿色铸造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园区企业主动规避同质化“内卷”,扎根不同细分领域,甚至带动形成园区“内循环经济”。自动化、差异化、园区化、绿色化发展的经验做法被中国铸造协会总结为“竹箦模式”并写入《铸造行业“十四五”规划》,在全国推广。做强主导产业。持续打响“绿色铸造小镇”品牌,做优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配件、工程机械配件、军工及航空航天配件、泵阀、医疗器械配件、新能源装备等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创新能力。坚定落实好《培育主导产业壮大实体经济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每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驰名商标、绿色工厂等荣誉的都给予奖励。企业内部广泛开展“五小”“三个十大”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签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充分激发职工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能。新力机械2021年签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2022年上半年就申请了5项专利,有3项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种新能源专用传动箱体装置”的发明专利产品通过了中国铸造协会的新产品鉴定,并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荣获优质铸件金奖。加强产教融合。密切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常州工学院、中国铸造协会等高校院所、行业协会产学研合作关系,结合竹箦镇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因企施策,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契合。
赓续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竹箦镇正以“竹箦模式”努力实现“铸造小镇”到“智造强镇”的华丽蜕变。(罗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