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总工会! 今天是:
首页 工会要闻 基层动态 公告文件 维权热线
您的位置:首页 >> 工会新闻 >> 基层动态 >> 内容
“产”出新动能 “改”出幸福路
发布日期:2023-08-16   来源:劳经部   浏览次数:   字号:〖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张剑云


 我是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一名铸造工,从事铸造20多个年头。通宵达旦的生产节奏、灰头土脸的车间环境、动辄40℃以上的高温,让苦、脏、累成为了铸造的代名词。正因为苦,中专铸造班的同学一个个华丽转行,仅剩我还坚守在铸造一线。期间我也曾动摇过,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如一春风,让我看到了曙光。我所在的中车戚墅堰所是江苏省和中国中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双试点单位,公司紧扣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大胆探索创新,抓实政策落地,推动价值创造,打造了江苏省产改国企样本。身处其中,参与见证,我真切感受到产业工人的春天来了。

一、制度保障,让产业工人追梦的信心更充沛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配套机制有效保障。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产改工作,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体负责、工会协调推进、各方积极参与的产改格局,形成了党委、行政、群团融合发力的工作机制,先后明确责任清单、纳入考核督办、制定考评细则,形成了方案有策划、责任有落实、意见有反馈、整改有闭环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产改政策的落地见效。

      二是畅通学习通道,技能素质有效提升。公司成立了朗锐人才中心产业工人项目部,新建无损检测、机电维修、智能制造、精益生产、装配钳工等5个实训中心,构建培训学院+实训中心+专家讲师+课程开发的四位一体培训资源体系,深化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改以来,累计培养技能操作类内训师65名,开发课程158门,每年培训授课1万余人次。公司重点突出干什么比什么,缺什么练什么,练什么精什么,将劳动技能竞赛与职工创新创效、技能人才发展有机对接,构建了全员全面、实际实用、成长成才“4+X”劳动竞赛平台和五小创新活动,促进广大产业工人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比、在比中创,实现解决生产经营实际困难和促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双赢成效。三是深化双师型机制,社会地位有效提高。工人身份一直是产业工人既觉得无上光荣,又感觉受到限制的标签。公司探索双师型人才培养方式,打破评审制度身份界限,制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比照的参评制度,鼓励高技能领军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申报,鼓励具备条件的工程师考取技师职业资格。我有幸成为公司第一批成功申报铸造工程师职称的技师。以前,同事喊我张工,我都低着头不太好意思答应,因为我知道我这个只是铸造工的;而现在,大家喊我张工时,我已能自信满满抬着头答应得很爽快了。在公司,和我一样的双师型人才还有50人。四是建立观察员队伍,思想动态有效传达。公司在基层单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工人,组建了产改观察员队伍,发动大家在一线宣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产改政策,广泛收集一线职工对产改的意见建议。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在产改观察员联席会上,我们把从一线聆听的声音及时反馈给职能部门,为产业工人持续发声、争取权益。

二、创新激励,让产业工人筑梦的动力更澎湃

 一是不断助推产业工人体面生活。公司构建了基于岗位、能力、绩效三位一体的员工职业发展平台,为产业工人量身定制从初级工作者到首席专家的18级职业发展等级体系。每一名产业工人都能找到基于岗位的职业发展方向与路径。产改以来,1069名产业工人获得了晋升。我从P9级提升到P7级,各项福利相当于中层干部的级别,一年总收入超过了部门经理层,做专做精,更有劲头了。在产改和混改的双重背景下,公司探索了产业工人中长期激励机制。开展混改集体协商,推动产改混改融合发力、相互促进,将33名核心技能人才纳入股权激励范围。成为企业股东,大幅增强了产业工人主人翁责任感。二是不断提升产业工人政治地位。公司着力提高一线党员比例,扩大党组织在产业工人队伍中的覆盖面,创新建立班组党员指导员制度,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生产一线。在党组织的引领和关怀下,像我这样的产业工人能够沉心躬身,精钻业务的越来越多了。我先后当选了公司职工代表、党支部委员、工会兼职副主席以及省产改观察员,为产业工人说话机会也更多了。同时,公司党代会、工代会、职代会和团代会中产业工人的比例逐年提高,产业工人参政议政的热情愈发高涨。三是不断选树产业工人先锋典型。公司注重开展典型选树及宣传,发挥先锋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业绩突出的技能人才积极向上级申报荣誉,持续扩大高技能人才行业影响力。先后获评公司劳动模范、中车资深技能专家、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使我感到干好工作越来越有奔头。《工人日报》《新华日报》、江苏新闻广播等媒体都对我进行了采访,从来没想到我一名普通工人也能上新闻。我想,这恰恰说明了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正在回归,这也正是崭新时代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热切召唤。

三、共创共享,让产业工人圆梦的舞台更广阔

 一是实施产业工人重点项目专项激励。公司组织产业工人和所在单位主要领导签订《产业工人重点项目激励协议》,将产业工人技术攻关项目任务目标及相匹配的激励机制形成可量化、可操作、可监督,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文本。我的增材制造技术项目有幸成为第一批试点。根据协议约定,公司给我匹配了专门的科研实验资源和专业技术力量,有力促进了我们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开展创新攻关,推动创新项目的产业化发展。二是搭建产业工人科技创新平台。公司在科学技术、质量改善、管理创新等奖项中设置技术工人组序列,此举极大调动了我们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产改以来,产业工人担当项目组长的科研项目达30余项,9项获得公司和中车级科技奖,3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由我主持主导的高铁材料研究项目和标准动车组工艺项目先后获得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常州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奖,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这也让我成为公司首位上台领取科学技术奖的铸造工人。每当我听闻中国高铁的相关讯息时,总是油然而生一股自豪之情。近年来,我还带领班组主动参与到铝铜、双相不锈钢、磁悬浮、电动汽车等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中,主持完成中频炉铸钢熔炼底吹氩精炼技术应用”B类项目一项。在中国中车金属材料技术研发中心挂牌成立后,担任科研试制班班长,着手提升科研试制基础能力。三是深化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创业。公司积极组织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让生产现场的难题成为产业工人创新的课题,使产业工人在项目攻关的过程中得到迅速成长。各工作室间互相取长补短,开展协同攻关,实现了劳模、大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将优秀产业工人组成创客联盟,营造了同频共振,合力共为的良好局面。以我名字命名的张剑云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承担难题攻关10余项,已累计开展50余项攻关项目,仅降低350公里铝合金齿轮箱夹砂缺陷比例一项,就累计减少质量损失近1000万元。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在难题攻关过程中,工作室人才队伍水平也不断提升,3人成为双师型人才,1人获中车技能专家,4人获全国铸造行业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面对伟大复兴新征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如一春风,让我们产业工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庆幸我的坚守终于遇上了这个壮丽的时代,幸运的我将一如既往以匠心传承葆初心,肩负起强国有我的历史重任,以平凡岗位上实际行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书写对党和事业的忠诚与深情。

 
主办单位:常州市总工会
地址:常州市和平北路166号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519-88106128    传真:0519-88109842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66  苏ICP备05003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