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七月的晚风拂过青果巷的青石板路,市民与游客的欢声笑语仍在这座历史文化街区广场回荡。由天宁街道主办的"宁新聚爱·心动一夏"公益市集在此圆满落幕,这场精心策划的爱心盛会,不仅是一场热闹非凡的夏夜嘉年华,更是一次政企社多元联动、全民参与的公益实践,为天宁区新就业群体汇聚起实实在在的温暖力量,让“每一份心动都有城市的回响”。
多方联动:搭起公益与发展的共赢舞台
本次市集的核心魅力,在于“联动”二字。从策划到落地,政企、协会、社区与职能部门拧成一股绳,让公益不再是单一行动,而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实践。
头部共创区的10个摊位,是天宁街道辖区企业的“展示窗”。它它商店、简安烘焙、明都大饭店等本土企业,以捐赠入驻的方式参与公益,既为爱心基金助力,也借助市集流量打响品牌。这种“公益+宣传”的政企合作模式,让企业责任与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其中,由市监局联合承办的“名特优新区”,汇聚郑陆麻油、特色糕点等在地好物,成为市民争相选购的热门摊位。
非遗传承区则是一场“文化公益”的盛宴。在常州市工艺美术家协会的支持下,张氏留青竹刻的细腻纹路、俞氏棕编的灵动鸟兽、许冰碟的剪纸点翠等非遗技艺集中亮相。非遗传承人们让传统手艺在公益场景中焕发新生,不少游客驻足围观,感慨“买的是手作,藏的是文化,做的是好事”。
政策宣传区的“便民矩阵”更显协同之力。区检察院、群团部门等联合街道党建联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摆开政策咨询、健康义诊、反诈宣传的“服务摊”。
天宁区总工会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准备了“生日月”特别惊喜,新鲜送达的奶茶、精心准备的清凉礼包,让公益市集不止于“买与卖”,更成了服务群众的“暖心桥”。
互动升温:从体验到参与,爱心双向奔赴
市集的热闹,离不开沉浸式的互动设计。“宁心聚爱・答题集章”玩法贯穿全场,从小朋友到老年人,都乐在其中。
童心跳蚤区里,龙城红色驿站暑托班的“小摊主”们最是吸睛。他们抱着玩具、书籍、手作义卖,稚嫩的吆喝声里藏着真诚——“这个奥特曼5元,钱会给需要的叔叔阿姨哦!”义卖所得全额注入爱心基金,孩子们在实践中完成人生第一次“公益启蒙”。
书法体验区前,常州市书法家协会的老师们挥毫泼墨。8.8元就能带走空白扇子,亲子合作写下“宁新聚爱”,再获赠名家手写书签。这样的体验,让书法艺术走出书房,融入生活。
集满5枚章的市民,会涌向“快乐足球”射门区。进球者获赠刻“从青果巷走出的名士”名言的限定钥匙扣、书签,瞿秋白、周有光、恽兽平等“跨时空”为公益站台,文创与地脉在此刻共振。
文化赋能:烟火气里的党建底色
夜幕降临,活力舞台成了新焦点。音乐会、相声演出让青果巷的夏夜有了更多欢声与旋律。市民或坐或站,跟着节奏轻晃,掌声与晚风一起飘荡——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文化与公益的“共舞”。
依托街道、社区阵地资源,辖区爱心单位携手空间主理人推出冰饮、鲜米乳、文创茶点等特色产品和多个精选社区手作品牌,集中展示在地文化创造力,销售收益注入爱心基金,不仅提供能量补给和淘货乐趣,更成为社区资源反哺公益的实践样板。从传统手艺到在地美食,市集成了文化展示的“活展台”。这种“公益+文化”的组合,让党建教育不再是生硬的宣讲,而是融入逛街、体验、互动的“润物细无声”。
正如一位老党员所说:“在新心向党区打卡时,看着身边年轻人答题学党史,感到党建工作、党员教育真是接地气、聚人气。”从党史答题解锁年代故事,到党员与党旗合影,市集把党性教育变成了可参与、可感知的体验,让“红色基因”在烟火气中传承。
当政府引导、企业担当、群众参与形成合力,公益就真正变为了“风景”。这场集公益、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夏日盛宴,吸引了5000余名市民游客到场互动,876名爱心人士为“天宁区新就业群体爱心基金”注入善款,为城市温度写下生动注脚。尤为感人的一幕是,多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本是该基金的主要关怀对象,也专程前来郑重地向基金注入自己的心意。这份受助者反哺的善举,生动诠释了“党群同心、守望相助”的深刻内涵,形成“党建引领-全民参与-群体互助”的良性循环。
华灯渐熄,爱心不息。当夜幕降临,人群散去,青果巷的夜色重归宁静,而“宁新聚爱”汇聚的暖流,已悄然注入城市的血脉,持续温暖着每一位奋斗者的前行之路。
天宁街道也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探索更多更有温度、有活力、接地气的为民服务新路径,让党建的“红色引擎”持续驱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图景!

|